课程的分类标准和类型,此处为考试的重点,特别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课程类型,是考试当中时常会涉及的内容,在下文中会具体说明。
(一)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它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课程类型。比如我们从小接受的语、数、外都是属于此类课程。
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该类型课程是常考点,因为它是新课改倡导的课程类型。打破学科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完整的认识。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代表人物为杜威。你是否还记得杜威在模块一第二节中的三中心理论?三中心分别对应此类课程的三个名称,内涵一致,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自身经验出发,是以活动的方式来组织的课程。
【真题演练】
【2016年下】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B
(二)根据课程的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习而开发的课程。必修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个性。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考试中将以选择题方式考查。
(三)根据课程设计开发主体
国家课程,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地方课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比如乡土教材的课程。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此类课程是选择题的常考点,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符合新课改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要求。
【真题演练】
【2017年上】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答案】B
(四)根据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在模块一曾提到教育功能的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区别的关键为实现了教育的预期的目的还是非预期的目的,跟课程的该种分类还是略有不同。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新课改要求打造了一个好的环境利于学生受到陶冶,意思就是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所以此处也是与新课改契合的内容。
【真题演练】
【2016年上】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他们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