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教育网合作机构>优路教育欢迎您
首页 >教资网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7 17:15 字数:4483字 阅读:138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哪些?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目标与途径

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团体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真题演练】【2017年上】【简答题】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法

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比如有个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某一次主动发言后教师立即表扬他这种行为,教师的表扬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就是一种强化,能够增强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

(二)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二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比如应用在恐高症中,第一步为对个体的焦虑层次进行划分,如在楼房的第二层个体有轻微的焦虑,第三层严重一些,随着层数的增加个体焦虑感越来越严重。第二步是让个体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第三步是让个体首先在想象的场景中按照焦虑等级一级一级克服,比如先想象自己在第二层,再去克服处在第二层的焦虑感,随后是第三层,再克服,等等,之后是在实际的场景中去逐层克服焦虑感,直到在先前设定的最高层焦虑都被克服。

这就是系统脱敏法,它体现了逐步去克服一个人的恐惧或焦虑情绪的思想,一般人较容易去接受。

再比如一个人特别害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图片,之后让他远远地看真实的猫,再让他近距离地看关在笼子里的猫,再把笼子里的猫放出来让他观察,最后让他自己去摸这只猫,这也是系统脱敏法的体现。

(三)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定、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四)消退法

通过停止对某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该方法的核心特征就是当出现了不良行为之后不予理睬,在前文中曾举例说明过。

(五)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其中以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最为典型。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识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所谓不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

认知疗法的四个基本辅导过程是:

第一,建立求助的动机。

第二,适应不良认知的矫正。

第三,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将新的认知模式应用到社会情境之中。

第四,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六)理性—情绪疗法

这种方法是典型的认知疗法,由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A是指诱发性事件,即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即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即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艾里斯认为非理性信念包括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这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比如你认为你自己一定要考上教师资格证,否则你就不能原谅自己,你的男朋友一定要每天晚上睡觉前给你说晚安,否则就代表他不爱你。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糟糕至极指的是一个人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比如他觉得没过四级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买不起车房,买不起车房就娶不了媳妇,娶不了媳妇就生不了孩子,生不了孩子就愧对父母,愧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所以他在四级没过的那天晚上选择了跳楼这种方式。

理性—情绪疗法的精髓就是用积极、现实的合理信念替代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在理性情绪疗法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来实施这一改变过程:

第一,确认产生烦恼的事件;第二,回顾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从中找出不合理的信念;第三,用积极、现实的陈述抵抗不合理、消极的信念。

(七)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治疗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他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主要代表。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通过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来访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来访者通过改善“自我”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自我实现的和无限成长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其实质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用于应付生活的面具,从而恢复真实的自我。

来访者中心疗法具有同其他疗法不同的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充分相信人的潜力,认为来访者有能力找出更好的应付现实生活的方法,而无须治疗者来干涉。

2.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员不是指导者,也不是权威或专家,而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

3.强调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应建立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最重要的。

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咨询者不给予指导,这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最根本的区别。

(八)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拿网络成瘾举例如下:

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下网。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九)替代、延迟满足法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学生有不良行为,比如网络成瘾,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

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不必绝对戒除),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当一个学生能够控制他的不良行为时,他就能够去摆脱这种不良行为。

(十)肯定性训练

也称为果敢训练,是一种培养个体坦率、真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增强自信,避免紧张,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做出恰当反应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包括请求、拒绝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三个方面。

(十一)团体辅导法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比如,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

(十二)自我防御功能

在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中,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的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抵消、投射、升华等。

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使人不能意识到存在。这种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并没有消失,一直在无意识中积极活跃,并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升华是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

补偿(代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称为补偿。

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所谓消极性的补偿,是指个体所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如一个得不到正向注意与关怀的孩子,发展负面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注意。所谓积极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

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转移:指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以上就是由优路教育整理的《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哪些》,了解更多请进入教资网栏目

距离教师资格考试还有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