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使演讲更有吸引力?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个究竟不可。为了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不仅能让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还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比如,有位教师举办讲座,这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却突然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被广为流传,又选入了中学课本。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
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讲座即将结束时,老师说:“这首诗的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然是月黑之夜,怎能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儿有大雁……”这样首尾呼应,能加深听众的印象,强化讲话的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设置悬念的讲话和设置有悬念的小说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当众讲话时,应该学习某些作家设计悬念的开头方法。如卡夫卡在《审判》中的开场白:“一定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一天早上,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
格雷厄姆·格林在《布莱顿·诺克》中的开场白:“黑尔抵达布莱顿还不到三个小时,就知道他们要谋杀他。”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的开场白:“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
他们均以短短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巧妙地为整个故事铺设了巨大的悬念,而那些悬念通常需要整本小说的内容来作为解答。
又如,伦敦出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称它是“全球最伟大的一本小说”。当该书出版之后,伦敦市民在街头巷尾只要与朋友相遇,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一定是:“是的,我已经读过了。”
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售1000册,两星期内共销售15000册。自然,以后又再版了许多次,而且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几年前,大银行家摩根以巨大的代价买到了这本书的原稿,现在这本原稿和摩根的其他无价宝物一并被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中。那么,这部世界名著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狄更斯所作的《圣诞颂歌》。显然,故意卖关子,将开场白的谜底放置于末尾处揭晓,是一种不错的制造悬念的方式。
事实上,在开场白中设置悬念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这几种是经常用到的。
1.故意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
故意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设置悬念开场白的方法之一。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亲爱的朋友们,在讲话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1+1等于几?”一个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问题却被堂而皇之地搬到讲话的开场白中,听众必然会产生疑惑:“这么简单的问题,当然是2啦,难道还有别的答案?不妨听他讲讲。”
这样一来,听众的注意力必然会被提问者吸引。“各位伙伴,从数学上来讲,1+1当然等于2,但在很多情况下,1+1并不等于2。比如,工作时工作量各为1的两个同事如果能够合作,最终能够达到的效果肯定会大于2……”
2.正话反说,一反常规地设置悬念
开场白设置悬念的方法还有正话反说,一反常规地设置悬念。比如,某人可能会这样开场:“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站在台上,我不得不说,你们看上去非常‘讨厌’!这句话一讲,我知道大家可能生气了,你看你们的脸色,真的印证了这句话,你们真是越看越‘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在这里,讲话者将“讨厌”解释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一开场就正话反说,一反常规,从而让人产生了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听听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显然起到了很好的设置悬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