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场合说话?“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拿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任何一场即兴发言都要考虑特定的场合。在特定场合中,氛围是不同的,人们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自然也不同。
简单来说,在一个人追悼会上要准备的发言,跟一个人升职的即兴发言,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当然,即使同样是就职发言,你面对的听众不同,发言的内容也会跟着改变。
所以,在即兴发言中,对场合和氛围的把握十分关键。只有场合把握好,才能找对情绪,筛选出适当的话题,才会说对话,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个人即兴发言也是如此,当面对不同的场合,身份改变后,自然自己的话题也就要跟着改变。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讲:“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急躁; 二,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隐瞒;三,不看对方的神情变化,说了,叫闭着眼睛瞎说,谓之瞎子。
要想避免即兴发言的急躁、隐瞒和信口开河,具体来说怎么做呢?
第一,根据场合发言时,选好要用的话题和包袱。
在一场即兴发言中,如果有一定的时间,不管是长是短,都要根据现场准备好话题和包袱。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话题稍作准备,才不会嘴里跑马,不知道自己的话跑到哪里去了。有时候,嘴巴会比你的脑子要快,想要控制嘴巴,先对话题进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话题。
你需要随时注意现场的变化,别人说了什么,现场观众是什么反应,情绪如何,根据这些及时变更自己的话题和包袱。
有些包袱和话题,可能别人讲过了不能用了,有些则需要进一步展开,有些则需要调换顺序。只有这样,你的话题和包袱,才能跟得上场合变化,才会是新鲜出炉的,带着浓郁的吸引力,真正打动在场者。
第三,根据具体场合,活学活用包袱。
一个人大脑中会积累很多的“包袱”,这些包袱是固定的,需要根据现场再加工。否则生搬硬套,就会出现所谓的“冷笑话”“冷场”。任何观众对于突然扔出来的一个包袱,第一个反应都会是吃惊和沉默,因为他们的情绪根本还来不及扭转。
所以,在抖包袱之前,你需要活学活用,自己说了什么,观众有什么反应,因势利导,再到节骨眼时抖出包袱,这样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