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时间:8:30-18:00

首页 >口才训练

上台后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1-29 22:36 字数:1822字 阅读:61

上台后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很多演讲培训都鼓励学员脱稿上场,出口成章,我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原因有二,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预”和“渐”。

1.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管做什么事情,想做好,都要事先精心准备。没有准备,做了也是白做。

《论语》教人要“慎于言”。那么,怎样才叫“慎”?只在脑子里打腹稿不叫“慎”。因为腹稿不是真正的稿子,没有白纸黑字,就无法做推敲和修改。只有写下来,才能反复修改,把想说的话最准确、最全面、最精彩地传达出来。这才叫“慎”。

上台后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

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讲稿,却偏要打腹稿上场,那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就是懒。要“慎于言”,就要先写后讲,与懒惰的习惯做斗争。

白岩松在一次讲座中说:

二战时有个将军,把人分为四种品行:聪明、愚蠢、勤奋、懒惰。最好的是聪明加勤奋,第二种是聪明但懒惰,第三种是愚蠢但懒惰,最坏的却是愚蠢但勤奋。如果希特勒是愚蠢但懒惰的,也就不会祸害那么多人了。人类历史很多悲剧,是由愚蠢人的勤奋造成的。

什么叫聪明加勤奋?我认为,聪明人要下笨功夫,就是最好的解释。

以前我在课堂上讲练习胆、声、情、识的四种方法时,每讲完一种,都让学员用耳语加手势来说“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和“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这两句话,以此激励他们。后来我又加了一句话,就是“聪明人要下笨功夫”。

为什么要加这句话?因为我发现,凡是在演讲时忘词的人,几乎都只打腹稿,不写文字稿。为什么只打腹稿,不写文字稿?因为懒,不想动笔。写东西费脑子呀,既要想观点,又要想事例,还要做修改。打腹稿多省事呀,在脑子里想一想就可以了。结果上台一紧张,大脑就不工作,把腹稿忘得一干二净,又没有救命稻草,只能张口结舌了。想靠打腹稿出口成章的人,大多是聪明人,而他们上台忘词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肯下笨功夫。

白岩松是个真正的聪明人,因为他肯下笨功夫。2013年9月27日,在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暨融媒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发展研讨会上,我向主讲嘉宾白岩松提了一个问题:“您讲话出口成章,干净严谨,没有一个废字。请问您是怎样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

白岩松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我曾经做过三年半的报纸编辑,知道什么是好文章。好文章要做减法,要精练。语言一定要打磨,能讲一分钟,就不讲三分钟。王岐山同志曾讲过,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他还拿丘吉尔的一段话说,“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

第二,给自己规定采访时间。1996年刚当主持人的时候,我对自己进行规定时间内结束采访的训练,在墙上挂个钟,8分钟的采访要在20分钟内完成。一开始同事都不信,但我做到了。

第三,坚持写。我给广州一家报纸写专栏文章,每周一篇800字的文章,已经写了10年。我带学生,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不让他们写长篇大论,只写400字的文章。

我做《新闻周刊》,每期有8段话的评论,每段300字左右,一直坚持自己写。今天我参加完论坛,要在回去的飞机上写明天播出的《新闻周刊》的评论。

听完白岩松的回答,我的感受是:一个主持人要想出口成章,就要先写后讲,不写不讲。讲一天,就要先写一天,讲话不止,写稿不歇。名嘴尚且如此,我们每一个初学者不更应如此吗?

2.渐——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学习更是如此

学员之所以来学习演讲,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存在短板、瓶颈。当你还不具备足够的演讲实践经验时,就打腹稿演讲,这是违背学习规律的。学习演讲,如果没有经过出手成章的训练,就不可能达到出口成章这种高级水平。

其实出口成章完全是外行人的误解。你看马云演讲经常不拿讲稿或提纲,那是因为他讲的话题你是第一次听,而他可能是第100次讲了。如果是谈新话题,马云照样要带着讲稿或提纲上场。比如他曾在济南出席“十人看十年”主题论坛,讲完政商关系的问题,在谈教育问题前,他就先看了看手中的提纲,然后才接着讲。

任何精彩的演讲,都没有出口成章这回事,演讲者在台下都做了十遍百遍的准备。

马云是演讲高手,所以只需带着提纲上场。因为经过长期的演讲实践,临场组织语言对他来说已不成问题。如果是新手,则先要一字一句地写好讲稿,然后背得滚瓜烂熟,再把讲稿压缩成简洁的提纲,带着提纲上场,演讲时才能不漏观点,不结巴。

不认真准备,就想把事情做得漂亮,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很多初学者梦想出口成章,这是不现实的。记住,先写后讲是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