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风险控制,建设工程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一般也是一个循环过程。建设工程风险控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决策的实施、执行情况检查五个方面内容。
(1)风险识别
即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分辨出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进行归类处理的过程,必要时还需对风险事件的后果定性分析和估计。
(2)风险评估
指将建设工程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的过程,风险评估的结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建设工程目标的严重影响程度,如投资增加的数额、工期延误的时间等。
(3)风险决策
是选择确定建设工程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通常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程度,判断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在行动中尽可能地避免或改变行动方向,即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从风险量大小的角度来考虑,这种风险对策适用于风险量大的情况。
风险回避虽然是一种风险防范措施,但由于风险是广泛存在的,想要完全规避是不可能的,而且很多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如果采取风险规避的对策,在避免损失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因此,在采取风险回避对策时,应对该对策的消极面有个清醒的认识,注意以下几点:
①当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极高,且对此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时,这种策略才有意义。
②当采用其他风险策略的成本和效益的预期值不理想时,可采用回避风险的策略。
③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采取回避策略的,如地震、洪灾、台风等。
④由于回避风险只是在特定范围内及特定的角度上才有效,因此避免了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风险规避是不可能或不实际的。因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风险,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还是监理企业,都必须承担某些风险,因此在采用此对策时,要对风险对象有所选择。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事前要预防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要考虑到风险无法避免时,要运用可能的手段力求降低损失的程度。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处理对策,实现的途径有两种,即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损失预防措施主要是降低或消除损失发生的概率;损失抑制措施主要是降低损失的严重程度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损失抑制是指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了缩小损失幅度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借助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组织或项目的部分风险或全部风险转移到其他组织或个人,以避免大的损失。从风险量大小的角度来考虑,这种风险对策适用于风险量比较大的情况。风险转移的方法有两种,即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保险转移就是保险,它是指建设工程业主、承包商或监理单位通过购买保险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
保险这种风险转移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原因在于保险人较投保人更适宜承担有关的风险。
在建设工程方面,我国目前已施行了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和建筑安装工程第三者责任险等。
2011年7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将第四十八条进行了修订:“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非保险转移通常也称为合同转移,一般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自担,就是由企业或项目组织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的措施。
这种措施有时是无意识的,即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或评价失误,也可能是决策延误,甚至是决策实施延误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以致风险事件发生时,只好自己承担。这种情况称为被动风险自留,亦称非计划性风险自留。
但是风险自留有时是有计划的风险处理对策,它是整个建设工程风险对策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情况下,风险承担人通常已经做好了处理风险的准备。
这种情况称为主动风险自留,亦称计划性风险自留。从风险量大小的角度来考虑,风险自留的对策适用于风险量比较小的情况。
(4)决策的实施
即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过程。例如制定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等;又如,在决定购买工程保险时,要选择保险公司,确定恰当的保险范围、赔额、保险费等等。这些都是实施风险对策决策的重要内容。
(5)执行情况检查
即跟踪了解风险决策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对策,并评价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工程风险或者发现了新的工程风险,也就是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识别,开始新的风险管理过程。